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
大赛简介
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是由中国通信学会、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中心、中视科华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赛事。
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的特点是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业优势,前期搭建校企合作、互相交流的平台,后期更加注重大赛成果的落地和转化;依托央视集团的媒体及产业优势,进行项目的推广、落地及产业化。
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从2015年至今,已经是第四届了。她更加关注TMT领域,致力于打造从高校的创新、社会的创业到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。
大赛内容
1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芯片、移动操作系统、智能传感器、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;
2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及市场化;
3、移动互联网和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应用;
4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、租房、支付等分享经济的新业务;
5、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: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、旅游、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社保、养老、公安、司法等便民服务;
6、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、乡村旅游、生产指导、就业服务、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;
7、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,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跨境移动电子商务业务
大赛权益
参加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决赛,将融入大赛组委会打造的从高校、社会到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。参赛项目将获得、有机会参与并见证以下事项:
1、参赛项目将有机会进入大赛组委会、中视科华和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科技创新基地,或落地科技智慧小镇,享受孵化政策;
2、决赛现场将通过央视新闻报道,参赛项目将参与其中,更有机会进入中视科华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科技创新节目,获得全国瞩目和重点宣传;
3、决赛现场将组织近300家传统企业高管直接参与,现场挑选项目,达成合作意向,实现项目直接落地和转化;
4、所有参赛项目都将免费赠送展位,高校师生与社会创业者、企业高管、嘉宾、评委共同参与决赛活动,便于交流对接。从而促进高校人才、高校及社会项目及与传统企业的对接,促进新旧动能转化;
5、由有决策能力的投资人及大企业组成的有强大整容的评审团,将为参赛项目提供最优质的指导和支持;
6、云支持:社会组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将获得腾讯云赠送的3万代金券,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将获得2万代金券,获得三等奖的项目将获得1万代金券;
7、决赛之前将进行免费的决赛路演培训,后期可免费参加创业孵化和产业加速培训,还有机会获得创业导师1对1辅导;
8、后期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
大赛分组
一、 根据参赛人员的不同,本次大赛分为高校学生组(含本科生、研究生及高职生)和社会组。
1)学生组:为在校学生作品;
2)社会组:从事移动互联开发的公司或个人(获得A轮或A轮之前投资)包括各地孵化器在孵项目。
二、根据参赛项目的不同,在学生组及社会组之下,分别设置3个不同类别。具体描述如下:
大赛分社会组和高校组,在每个组分三个类别:移动互联科技成果、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和移动互联新业务。其中
第一大组别:移动互联科技成果(技术创新),包括:
1.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芯片、移动操作系统、智能传感器、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;
2.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及市场化;
第二大组别:移动互联技术应用(技术创新在行业的应用),包括:
3.移动互联网和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应用;
第三大组别:移动互联新业务(商业模式创新),包括:
4.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、租房、支付等分享经济的新业务;
5.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: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、旅游、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社保、养老、公安、司法等便民服务;
6.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、乡村旅游、生产指导、就业服务、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;
7.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,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跨境移动电子商务业务。
此外,大赛还将根据具体需求开展行业分赛。
申报条件
1. 参赛项目应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,能够体现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特色;
2. 参赛项目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进行推广和转化;
3. 参赛项目必须具有原创性、创新性、新颖性;
4. 参赛项目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、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市场前景;
5. 有融资需求项目的必须填写商业计划书。
参赛对象
1.从事移动互联技术与产品开发的企业、科研机构或个人的技术创新项目;
2.各普通高等学校在职教师和在校研究生、本专科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成果。
完成项目的个人或单位均可申报。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参加项目设计制作的全过程,并做出主要贡献的个人。